首页 > > 正文

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七十年(一)

董广强 2018-12-20 12:52:05.0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在古代文化史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石窟地处陇山密林之中,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保存有洞窟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面积约979.54平方米。是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被列入世界遗产: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麦积山石窟保存的塑像和壁画多数为泥质文物,容易在自身结构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受到破坏。对其进行妥善的保护、使其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是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职责,对于麦积山石窟而言,文物保护工作经历了一个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程。


一、早期考察时期(1941——1953年)


  麦积山石窟的保护历史,要从建立文物保护单位之前的早期考察算起。比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次考察:


  1、冯国瑞六次考察麦积山


  冯国瑞,字仲翔,1901年生,甘肃省天水市人。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 1927年先生毕业时,梁启超乃函荐于当时甘肃省长薛笃弼,信中写道:“此才在今日,求诸中原,亦不可多觏。百年以来,甘凉学者,武威张氏二酉堂(即张澍)之外,殆未或能先也。”1949年前,先生曾任甘肃省通志局分纂、青海省政府秘书长、国立西北师范学校中文系教授等职。1949年之后任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兰州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省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省文史馆馆员和省政协委员等职



(冯国瑞先生)


  1941年农历四月初八,冯先生首次到麦积山实地考察,以“对证古本”的方式寻找古迹,抄录碑文,勘察地理环境,并对洞窟做了编号。随后写成《麦积山石窟志》,由陇南丛书编印社石印300本发行。该小册子是对麦积山首次考察研究的成果,对宣传麦积山石窟胜迹起到很大作用。


  1944年2月,冯先生携同刘文炳教授再次上麦积山石窟考察。主要完成石窟的编号(共122号)及草图测绘工作。随后写成《调查麦积山石窟报告书》,提出研究和保护方案,并呈报国民党甘肃省政府。


  1945年,冯先生对东崖石窟洞窟情况整理并在《和平日报》上报道,引起多方重视,争取了少量资金,对部分洞窟栈道以及寺院进行了维修,还请于右任先生提写“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的对联。


  1947年初,冯国瑞先生邀请天水县长方定中上山考察,并联合地方有识之士成立了“天水麦积山石窟建修保管委员会”。


  在1952年9月,冯先生陪同西北考察团对炳灵寺石窟考察后,又对麦积山石窟进行勘察。编号洞窟有一百五十七个。这是第一次有组织地对麦积山石窟考察。


  1953年7月初,中央文化部组织以吴作人为首的专家组对麦积山石窟勘察团做进一步的勘查研究。对麦积山进行了历时32天的考察,冯先生随行。

   

  2、王子云带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考察麦积山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组建的一个针对西北各省艺术文物调研的学术考察团体。该团于1940年成立,王子云任团长。1943年秋,王子云先生考察了麦积山石窟,后行文报告国民政府教育部


王子云1943年拍摄麦积山


  3、西北考察团对麦积山石窟考察

  

  1952年9月中旬,由中央政府文化部组织中央美术学院、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敦煌文物研究所三单位组成的考察团,对永靖炳灵寺进行了首次勘察。月底返回兰州后,冯国瑞先生建议,利用此次调查的人力对麦积山石窟进行考察,常书鸿任团长。勘察队从10月中旬开始至12月1日结束,历时40余天,对重点洞窟进行摄影、测绘和临摹工作,共发现石窟157个并进行编号。这是麦积山石窟有组织勘察工作的开始


(1952年常书鸿先生和天水甘泉区政府人员在麦积山合影)


     5、中央考察团对麦积山石窟考察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麦积山石窟文物以及保存情况,为后期的保护管理提供基础资料,1953年7月初,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郑振铎局长亲自组织麦积山石窟勘察团以做进一步的勘察研究,团长吴作人。从7月29日到8月31日一个月有余,文字、临摹、照片、测绘图纸等研究成果,共录编194个窟龛


(1953年文化部部麦积山石窟艺术勘察团留影)


二、简单看护时期(1953——1962年)


  1953年中央勘察团考察麦积山石窟前,甘肃省文化局接到国家文化部的通知,要求做好勘察团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求建立专业保管机构。1953年10月初,麦积山石窟文物保管所正式成立。这个时期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栈道整修工程


  1953年7月中央勘察团勘察麦积山前,甘肃省文化局为了配合勘察,拨付了资金对石窟栈道等进行整修。

在勘察期间搭设的栈道属于应急性的工程,对于长期的石窟管理有很大不足,1955年下半年,文管所申请资金开展了中七佛阁(9窟)、千佛廊(3窟)等位置栈道的修整工作。


  2、整修瑞应寺大殿、天王殿和双玉兰堂大殿整修

  在勘察团结束麦积山石窟的工作后,麦积山文物保管所按照原来的计划对瑞应寺大殿进行了保护修缮,此次修缮主要对房顶渗漏进行了处理。同时对甘泉镇玉兰堂同步进行修缮。次年9月,麦积山文物保管所报文天水行署,向省文化局和财政厅申请资金,对瑞应寺天王殿进行修整。


  3、建立文物库房


  由于历代的疏于管理,麦积山洞窟内大量的造像都脱落、散乱放置在洞窟内。在勘察团工作期间,将这些文物进行统一登记、编号,并在瑞应寺院专门开辟了两间文物库房存放这些文物,这些文物登记清单随后移交麦积山文物保管所。


  4、划定麦积山石窟保护范围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麦积山石窟名列其中。为了加强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甘肃省人民委员会于1962年2月10日向文化部报送甘肃省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其中麦积山石窟的保护范围分内圈和外圈。内圈大约是以石窟为中心半径约500米范围,外圈是以石窟为半径2500米范围。并确定“内圈为重点保护范围,为绝对安全区域;外圈为一般保护区”


1961年划定的麦积山石窟保护范围图